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高考放榜,警惕“野鸡大学”

时间:2023-06-27 10:28:02    来源:浙江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说《围城》里有个叫方鸿渐的人物,他从爱尔兰骗子手里买了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假文凭,给后续的人生境遇埋下了一颗“雷”。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的“新鲜出炉”,不少“野鸡大学”又开始蠢蠢欲动。6月26日,“这些都是野鸡大学”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有媒体整理了百余所“野鸡大学”名单,提醒广大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擦亮眼”“绷紧弦”,警惕踏入“野鸡大学”的陷阱。

何谓“野鸡大学”?它通常是指那些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细究起来,它们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惯用的一招就是“狸猫换太子,李鬼扮李逵”:采用知名院校的“高仿”名称;一键复制粘贴其他高校的简介、图文;自设学历查询验证网站,甚至包装出相配套的第三方验证机构,为假文凭做假认证。如此真假难辨的造假“生态链”下,不少学生和家长防不胜防。

“野鸡大学”并非如今才横空出世。这些年来,虽然屡屡曝光、年年喊打,但“野鸡大学”却如同野草,常常是“春风吹又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机可乘。这些不法机构为牟取利益,大多将网络域名注册地选在境外,隐匿性强,监管难度大,网站数据可批量复制。即使被相关部门查封,也极易改头换面、死灰复燃,“钻空子”“打擦边球”无所不用其极。

另一方面是有利可图。不可否认的是,“野鸡大学”滋生不绝的背后,离不开“文凭情结”“学历崇拜”的文化根源。在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升学、求职、就业、晋升……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阶梯,文凭和学历都是无法忽视的垫脚石。“野鸡大学”瞄准的多是高考失意的学子或职场难行的职员,在“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下,一些人慌不择路“见门就进”“有证就行”,轻信或是主动相信“走捷径”“低分上名校”的幌子,白白为骗子送钱,末了,一纸文凭还不被认可,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斩断“野鸡大学”扑腾的“翅膀”,监管部门不能缺位。要认清,通过虚假宣传、冒充正规学历教育高校对外招生,本质上是一种欺诈行为。因此监管不能只靠教育部门唱“独角戏”,各地公安、工商、网信、教育等部门应各司其职联合整治,针对“野鸡大学”的不同违规形式,展开全方位的打击,不留真空地带。此外,也要提高制假售假者的违法成本,归根到底,骗子行骗的目的就是为骗取钱财,如果造假的后果只是被查封、被取缔,这将无法遏制住他们趋利的脚步。

作为利益攸关者,外界的提醒与政府的监管固然不可少,考生及家长更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教育部曾发文提醒,报考高校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务必在教育行政和省级招生考试系统官网上做到“三核查”:核查学校、核查志愿、核查录取,考生及家长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此外,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的“美梦”,不要囿于一纸文凭的情结。须知,学历证明可以仿冒,但能力却无法造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