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粽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食物。正因为粽叶有一股特有的香味,使得所包的粽子清香可口。绿叶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你知道能包粽子的绿叶有哪些吗?增添食物的风味,除了粽叶还有哪些包裹万物的叶子?又有哪些绿叶成了餐桌上的碗碟,开启了环保又古朴的饮食方式?
粽叶“派别”多样
中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甜咸口味,人们喜爱的粽子不尽相同。就连包裹粽子用的粽叶,全国各地也有差异。
【资料图】
粽叶的种类是多样化的。一般来说,北方多用芦苇叶,江南地区则常用箬竹叶,南部热带沿海地区偏爱柊叶或芭蕉叶,山东、河南等地还会使用槲树叶。这当然与当地的气候、物产等因素分不开。
北方常见的芦苇叶,生长于滩涂湿地两岸。这种叶子的形状偏细长,宽度在5厘米左右,所以包粽子前要先叠粽子叶,将两三片叶子叠在一起以增加宽度。芦苇叶闻上去有一种大自然的青草香,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氨基酸等,许多天然的香精、食品添加剂也从中提取。芦苇叶不仅用来包粽子,还能编制斗笠等工艺品。
江南地方常用的箬竹叶非常适合包粽子,我们平时所说的粽叶多指箬竹叶。它的叶片宽度是芦苇叶的两倍,有10厘米宽,且箬竹叶既柔软又有韧性,不容易裂开。箬竹叶以安徽休宁出产的“徽顶”箬叶最著名,上海人认为夏至时从黄山采下的“徽州伏箬”品质最佳。包粽子时,人们通常将叶子放进水里煮上片刻,通过控制水煮的时长来调节粽叶的香味浓淡。
蕉叶包粽多见于我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芭蕉是亚热带植物,苗族、壮族和布依族的五色粽就常用芭蕉叶。香蕉原产于热带,广东东莞著名的麻涌粽和广州的波罗粽用的就是当地的香蕉叶。与箬竹叶包出的三角锥形粽子不同,蕉叶适合包方形粽。
有清热功效的柊叶也受南方地区人的喜爱。柊叶的柔韧性没有芦苇叶和箬竹叶好,但强于芭蕉叶,用它包出的粽子普遍个大料足,带着淡淡的黄色,非常美味。
与其他由整张大叶包成的粽子不同,广东东莞的林旁粽是另类的存在。林旁粽的粽叶来自湛江、茂名等地的露兜树,和一般粽子的外观不同,它更像编制的工艺品,形似提篮。林旁粽是东莞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份乡情和一种文化,它有菜篮、鱼篓、虾迳、枕头、神靴、凉鞋、笔架、狗头等8种形态,代表学业进步、生活无忧、事业有成等美好寓意。
荷叶成就岭南美食
在古代被称为“芙蓉”的荷花是一种风雅的植物,其叶片也是大自然的宝物,可入药也可入膳。荷叶可以清暑化湿,其中所含的生物碱和黄酮有抗氧化的作用。与粽叶相比,用荷叶包裹的美食更多,有荷叶糯米鸡、荷叶粉蒸肉、荷叶粥等。
“泮塘荷叶尽荷塘,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这首清末《羊城竹枝词》所描述的场景讲到了岭南地区的美食——荷叶饭。
荷叶饭最早出现在1400多年前,与一段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有关。陈霸先称帝后,由于抵御北齐,眼看粮食将尽,当地百姓摘来荷叶,用其包裹饭食送至城内,这种雪中送炭之情让荷叶饭的“出场”有些传奇的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出,用荷叶等绿叶包食,是老百姓的智慧创造。
荷叶碧绿,既宽大又圆润,用其来包裹食物既可保鲜,也能增添风味。据说糯米鸡起源于广州夜市,最初放置于瓷碗中,后来小贩们为了方便流动摆摊,改用更轻巧的荷叶包裹,更添风味。除鸡肉外,人们逐渐加入香菇、腊肠、咸蛋黄等配料,甚至用来包裹猪小排、东坡肉、鸽子、牛仔骨等,让荷叶的清香中和荤菜的油腻,其风味更加多样化。后来,荷叶糯米鸡等逐渐传至广东的茶楼、酒楼等,成为久盛不衰的粤菜美食。
盛夏时节,人们还会用荷叶来煮粥,可作清热解暑之用,对中老年人的高血脂、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疗效。
香草入菜各有风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现代社会中,作为食用香草的绿叶仍然散发着餐桌上的芬芳,“以叶入菜”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有尝试。
说起东南亚香料之王,少不了斑斓叶的身影。许多人去东南亚旅游,带回来的糕点伴手礼都是加了斑斓叶的,这种略带甜味的叶子经常出现在西米糕、布丁等糕点中。泰式叶包鸡更是将腌好的鸡肉放进斑斓叶结中油炸,滋味独特。斑斓叶是一种源自东南亚并在此广泛种植的草本植物,又叫香草兰、碧血树等,如今在我国的海南地区也种植了非常多的斑斓叶。
叶儿粑是四川的特色传统小吃,用来包裹馅料的叶片叫大叶仙茅,原产于中国南部,如今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东南等地,在越南及印度均有分布。大叶仙茅的株形独特,叶片表面与背面的色彩不同,四季常青,还是优美的盆栽观叶植物,适用于室内装饰或公共场所的布置。
在俄罗斯,酸黄瓜里经常放上几片带有涩味的橡树叶,保存夏季黄瓜的鲜脆滋味。西方国家视橡树为不屈不挠的象征,橡树含有高度单宁酸,即使在真菌、昆虫等袭击下也能茁壮成长,因此叶片就如天然防腐剂,适合用于菜肴的腌渍。
叶片形状如水滴般的紫苏,原生于日本、韩国等地,如今在美国、加拿大也有广泛栽种。日本的紫苏较小而柔软,有绿色、紫色两种,绿紫苏通常作为香草或盘中装饰直接生食。韩国的紫苏叶片较大,类似肉桂、八角的辛香风味,经过腌渍发酵的韩式紫苏叶是很受欢迎的一道韩式小菜。
绿叶餐碟环保又古朴
小小的叶片在餐桌上担任的角色不仅是食物,它本身还是餐饮界的“环保大使”。
在印度,人们十分擅长使用天然资源,简单便捷且环保。比如印度制造的棕榈叶碟,有着木纹的质感,实际取材却来自散尾葵的树叶,树叶本身是百分百可堆肥和可降解的。如今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餐馆就引入了棕榈叶碟,这种用植物制成的一次性餐具,可以说是当前最利于环保的餐具替代性选择。
而中国云南景颇族对绿叶容器的使用则更显原生态,充满烟火气。
景颇族著名的绿叶宴,满眼除了绿色还是绿色。餐桌上不同面料的桌布变成了一片片硕大的植物绿叶,经过精细拼接平铺在餐桌上。食物全部由芭蕉叶等叠成的碗碟盛装。就连勺子和酒杯也是用叶子、竹子做出来的。宴席中的食物皆为大自然中生长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之感。食用时不用碗筷等通用餐具,把手洗干净打开包裹即可。
绿叶宴诞生于景颇族古老的山寨,古朴之中充满智慧,在民间生生不息。这种特有的饮食习俗在元代、明代的史籍中均有记载,比如“食无器皿,以芭蕉叶籍之”“食不用筷”“撵成团而食”等。这种习俗给人一种原始的感觉,但如今因包装等造成的环境污染诸多,绿叶宴算得上是一种探索和启示,说不定今后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绿色容器”。